高中以下各級學校將在8月30日開學,教育部今公布最新調整的校園防疫政策,9月12日起新制上路。北市教育局表示,為因應開學的整備工作,開學前兩周,若有師生確診該班停課三天,採取遠距教學,自9月12日起配合中央以篩代停的做法。
全國中小學8月30日開學,配合全國高中生在校作息規定新制上路,台北市教育局今指出,從下週二開學起,北市高中每週全校朝會活動最多1天,其餘4天早自習由學生自主學習,學校不得安排考試,學生也可延後上學,只要在第一節上課前到校即可;國中小也以「早自習零考試」為目標,呼籲各校以晨讀取代考試。
育兒津貼可以領多少?2022年8月起,育兒津貼每月補助5,000元,不過育兒津貼申請資格為何?怎麼申請?誰可以領更多?育兒津貼常見問題,讓家長一次看懂育兒津貼新制度。
還沒規劃好放假要去哪玩嗎?本篇帶你用「創意生活、暢遊臺灣」的精神,體驗全台3大特色體驗遊程!觀光工廠的手作DIY體驗不僅有趣好玩,還兼具寓教於樂,不管大朋友小朋友都很適合~想安排輕鬆愉快的親子小旅行就看這篇吧!
指揮中心昨公布開學後防疫新制,先前停課標準為一人確診全班停課3天,但9/12起高中以下(含幼兒園)不再全班停課,確診者的教師、同學快篩陰即可到校,而確診者7天居家照護後,期滿無症狀即可上課;教職員工、學生亦可視情況請防疫假。停課新制將上路,一次整理
台灣3C產品普及率高,台東馬偕醫院復健科醫師吳欣宜發現,多起父母用3C產品安撫或陪伴孩子,以致孩子出現語言發展遲緩案例。她說,手機成癮的孩童也會有注意力、動作、情緒發展上的負面影響,大力疾呼:「不要再把手機當保母了!」
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自4月爆發,當時指揮中心預估這波疫情的總染疫人數約落在人口數的15%至20%;而截至今天已破500萬例,達500萬3549例,約占總人口數21.7%。針對接下來將面臨新一波的BA.5疫情,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,目前預估疫情高峰只會有一個月,到年底約會再增加300多萬人染疫。
相較於成人,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青少年通常病程較短、症狀較輕微,因為新冠肺炎住院或死亡的比例也較低。據全球統計,每100萬染疫的兒童青少年,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有1.7人。儘管兒童青少年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比例很低,然而留下後遺症的比例不低。由兒童復健科醫師評估、兒童治療團隊及早介入,才能讓孩子從新冠肺炎康復,並且遠離新冠後遺症。
暑假進入尾聲,但新冠肺炎BA.5變異株亞型9月恐再流行,高市衛生局為讓5至11歲學童在開學前能獲得完整保護力,8月23日起至26日將在35處校園設接種站,讓兒童預約或現場施打。
近來兒童確診數持續增加,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上發文表示,最近在小兒急診室和耳鼻喉科醫師處理了多名確診童「魚刺卡喉嚨」的意外,他表示很多人認為吃魚對健康有益,但兒童確診的症狀將增加吃魚時魚刺卡喉嚨的機率,他拜託家長在孩子確診新冠肺炎後7天內或狀況持續時,不要讓孩子吃魚。
近幾年,3C產品盛行,大人小孩都成了愛用者,但對學齡前孩童而言,由於視力發育尚未成熟,加上用眼過度,導致近視的比例增加。父母務必了解幼兒的視力發展情形,並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5大護眼習慣,將有效預防孩子視力受損。
為了讓孩子有一口好牙,除了要讓孩子養成刷牙習慣,在其年幼時也要協助清潔口腔,國健署提醒,孩子不到6個月大時,進食後要用紗布擦拭口腔,長出第1顆牙齒後,就可以開始看牙醫,每半年口腔檢查及牙齒塗氟,並讓寶寶養成固定潔牙方式,父母也要熟記「2要2不」原則,幫助孩子有一口健康的牙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