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到了,又是許多家長頭痛孩子整天抱著3C不放的時刻。如何將孩子的興趣從螢幕轉到書本?嘉義縣水上鄉大崙國小的曾南薰校長以30年閱讀教育經驗表示:「買書、借書,讓家中有書,布置一個專屬角落,每天規律的陪伴孩子閱讀10分鐘,鼓勵孩子重述或改編故事,一定可以讓孩子享受書本。」閱讀具有迴向力,「培養閱讀習慣絕不會白費,在孩子的生命中,必有回饋。」
七年前,曾南薰接任了大崙國小以及大崙國小塗溝分校的校長,發現有50%的學生是教育部認定的弱勢孩子,因為沒有良好的家庭支持,學習成就相對低落,「學力測驗的成績,比嘉義全縣的平均分數,低了7分之多。」曾南薰校長回憶,「一般來說,對後段學生實施的篩選測驗,只會有幾個孩子沒通過,我們學校高達50%沒通過,另也接到『閱讀訪視成績低落,有待加強』的公文……」
識字量是閱讀的基礎,閱讀是所有學科的基礎
數據沮喪的擺在眼前,曾南薰校長卻仍抱著「不能放棄孩子」的心,「就從基本功做起吧,扎根閱讀!」該校師生從民國104年起,有策略的展開「閱蝶」計畫,藉由大崙和塗溝的「蝴蝶村」別名,象徵孩子能從在地上慢慢爬的毛毛蟲,羽化成蝶,飛舞天空。時至今日,大崙國小於今年榮獲教育部頒發的「閱讀磐石學校」,終於在閱讀磐石上,瞧見了美麗的舞蝶群飛。
閱蝶的起步,是從國語課的閱讀理解測驗開始,提升識字量、增加閱讀量和理解力,同時也預備老師的閱讀教學能力與能量。「從識字量開始,再循序漸進的推動閱讀力、理解力、推論力、詮釋力,然後是跨域整合的能力,不僅學生的國語能力提升,自然、數學、社會都會有顯著的進步,他們也在察覺到自己的成長後,變得更自信、性情更穩定。」
圖文繪本讓孩子更容易進入書中情境
對於尚未養成閱讀習慣的小學生來說,繪本不僅是育土,更是發揮想像力的舞台。大崙國小讓孩子以家鄉為主題,製作個人或團體繪本,為此,孩子必須學會上網、去圖書館找資料的能力,左手訪談耆老、右手撰寫成稿,更要能意會成圖,在文字與意象中找到互通的橋梁。這都訓練著閱讀的理解力和轉譯力,自由的創作空間,更讓孩子享受其中,愛上閱讀。
七年之間該校學生共繪製了55本繪本,獲得大小不同的圖文創作獎,「孩子第一次搭高鐵上台北,就是因為要領獎,這讓他們備感榮耀。」小四的林同學從一個有過動、語言構音障礙的資源班孩子,因為在繪畫中找到天賦,她所繪製的《聰明豆超人》獲得「第52屆日本世界兒童畫展優選」,成為國際舞台的焦點,並突破語言障礙,努力背稿,勇敢的在線上頒獎典禮中致詞。
另一位孩子製作的《愛到偏鄉》,描述大崙國小塗溝分校操場老舊、跑步容易跌倒,孩子希望從天上掉下一個禮物,讓他可以帶著阿公阿嬤一起去運動。「這塊操場被學生戲稱『非洲土地』,曾申請修繕,但因『礙難補助』而作罷,然而,當孩子以單純的心,用豐富的圖文表達心願,竟獲得財團的注意,捐贈了300萬元,更新跑道!」閱讀的迴向力在此發生,可說小兵立大功,造福了親師生。
借力各方閱讀媒材,七年上衝20分,扶弱變拔尖
時代變遷,師長無法再用以往的方式引導閱讀。「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重視聲光效果、即時性、速成,想要好學又能馬上應用」,因此閱蝶課程不但安排校外教學、埤塘實驗、參訪北回歸線的軌跡律動碑等,也陸續使用明日星球、因材網、均一教育、PaGamO等數位教學平台,搭配上每週三天的師生晨讀,開設繪畫班、美術班和數位作文班等社團課程,活用各方之力,讓孩子能在多元好玩的眾多元素下,被吸引進入閱讀世界。
學生參訪北回歸線律動碑
現今該校學力測驗的成績比嘉義縣平均高出了13分,高出當年20分,也高於全國,有些學生的PR值高到98,成績亮眼。值得一提的是,科展成績奮起直追,「科展是菁英教育,但我們的學生很少,沒有辦法挑人,只能當博雅教育培養,如今拿過最好的成績是全縣第二名!」為了扶弱,大崙國小下注於閱讀教育,學校是點燈人,閱讀成燈油,持續為孩子的生命點燃希望之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