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剛上小學,正式進入學習階段,每天小小的功課,就會牽動家長神經。以下2個示範句型,讓你和孩子的溝通更有效果。
範例1
- NG:現在幾點了?還不快去寫作業!
- OK:今天有幾項作業?你打算花多少時間完成,什麼時候開始?
孩子的「時間感」得從小開始培養。
- 讓孩子從完成某件事來認識「時間長短」,比如玩一盤象棋需要10分鐘、自己洗澡需要20分鐘等,可搭配玩具時鐘或計時器等工具。
- 讓孩子從結構化的作息中,了解自己做事的速度,從而逐漸長出自我預測、計畫與監控的能力。
孩子認識時間的順序,是先理解「未來」,然後才理解「過去」,大概小班的孩子可以開始理解過去的意義。專家提醒,培養時間感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將每天生活節奏穩定下來,讓孩子可預測與掌控未來即將要發生的事件,時間使用策略才能慢慢磨出來。比如,可讓學齡孩子製作「生活事件順序小卡」,條列吃飯、作業、在家玩、洗澡、睡覺、出去玩等事項,請孩子每天放學練習,先挑出今天會發生的小卡,再排列順序、分配時間,檢查可行性後實作,睡前再確認目標達成率跟計畫效度。
範例2
- NG:每次寫作業都不專心,我一離開,你就給我摺飛機、玩橡皮!
- OK:今天的數學題比較難嗎?我陪你看一下問題在哪。
提升專注力學習策略如下:
- 依照孩子的專注程度,將學習時間切分為一個個段落,一段不過長,約15~20分鐘。
- 學習內容交替進行,如寫國字後接著算數學,然後背課文。
- 中場休息不過high,休息是必要,但休息時不宜從事過於興奮的、難以轉回來的事,如打電動。
- 創造成功經驗,孩子努力專注時,父母要給鼓勵肯定,別一直糾正坐姿跟錯誤。
專注力是學習的根本,但專注這件事包含多個心理與生理連續過程:接收刺激、對刺激做出分析、對同一時間接收的刺激做出先後順序、將精神集中在其中一項、安排順序做出反應。一般來講,7~10歲的孩子可持續專注某件事的時間約20分鐘,10~12歲的孩子約可專注25分,12歲以上則可到30分鐘。
文章轉載自: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教六歲至十二歲孩童功課
推薦產品:
QRIOUS奇瑞斯KK刻舒口腔噴霧✔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