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寶寶良好規律作息好處多!爸媽掌握5原則、3個月大後開始調整最好

建立寶寶規律作息,寶寶睡得好,發展也會好

許多爸媽常聽聞,從小就要訓練寶寶規律作息,才能養出好眠又好餵養的寶寶,但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萬德指出,其實這樣的天使寶可遇不可求,寶寶一生下來,有其天生的脾性與氣質,有些寶寶特別好照顧,早早就能睡過夜,但有些寶寶卻容易哭鬧、在照顧上得花費較多心思。不過,即便如此,為寶寶建立規律作息仍有許多好處,爸媽可透過許多方法來嘗試培養。

 

 

養成規律作息5好處

規律的餵養、睡眠等生活作息,對寶寶與爸媽而言,可為生理與心理帶來以下5個正面影響:

好處1有助於寶寶發展

兒童職能治療師吳宛蓁表示,由於剛出生的寶寶,腦部發展尚未成熟,必須透過大量睡眠來促進腦部快速發育成長,因此,寶寶的睡眠時間是否充足、品質佳,對於寶寶而言尤其重要。當寶寶睡得好、吃得好,在生長與成長發展上也會比較好。

寶寶睡眠週期知識+

吳宛蓁治療師指出,一般而言,寶寶的睡眠週期約45分鐘,可區分為「快速眼動期」與「非快速眼動期」,前者約佔寶寶睡眠的50~75%,後者為25%左右。當寶寶入睡後,會先進入快速眼動期(淺眠階段),此為寶寶頭腦發展的主要階段;到了非快速眼動期(熟睡階段),會分泌生長激素,利於身體成長,因此,睡眠充足將有助於寶寶身體與大腦的發展,這也是為什麼常聽人說「一眠大一寸」的原因。

好處2快速掌握需求、易察覺異常

陳萬德醫師表示,寶寶若能建立規律作息,爸媽更能掌握寶寶各個時段會出現的狀態,當他哭鬧時,就可迅速找出較正確的原因,並提供適當回應來滿足寶寶需求,也不會因寶寶一哭鬧就立即餵奶,造成過度餵食、肥胖。當寶寶出現與平時不同的情況時,爸媽更容易察覺寶寶的異常,而能夠儘速處理。

好處3.建立安全感

規律作息除了可幫助寶寶建立晝夜節律,在心理上也可獲得安全感,吳宛蓁治療師說明,寶寶感受外界能力強,當各項生理活動的節奏具一致性,且不輕易被打亂時,其情緒也會相對穩定、不愛哭鬧。

好處4.減輕照顧者心理壓力

寶寶擁有規律作息,爸媽對寶寶的情況、生心理需求有更多掌握,心理上的壓力也會減輕許多,並可依寶寶作息調整自身時間,例如:知道他大約何時睡覺、睡多久,就能善用這段時間做家事、處理其他事物或抽空休息,更有效地運用時間;有出門需求時,也能選擇寶寶吃飽後或睡覺時,將寶寶交付給其他家人看顧。

規律作息V.S固定作息

吳宛蓁治療師表示,規律作息並不等於固定寶寶所有作息時間,而是按照其自然的生理時鐘,有規律地進行一個個循環,並可隨寶寶月齡增長來彈性調整;固定作息則如同上學一般,完全按表操課,幾點該喝奶、幾點該睡覺等,通常會依爸媽作息時間來制定,此種方式容易導致寶寶需求不被滿足,也更容易造成爸媽的緊張焦慮,當寶寶仍在睡覺,卻已經到了喝奶時間,就必須強迫寶寶起床喝奶。

 

想幫助寶寶擁有規律作息,爸媽可把握5重點

掌握5原則達到作息規律非難事

建立寶寶規律作息,讓寶寶睡得久,減少夜間醒來的次數,甚至可睡過夜,相信是爸媽夢寐以求的事,建議培養時可遵循以下5原則:

 

記錄寶寶生理時鐘,包含睡眠、喝奶時間等

原則1.記錄寶寶生理時鐘.3個月後再開始調整

陳萬德醫師表示,剛出生的寶寶,其睡眠週期時間短,約每3~4個小時左右就會醒來喝奶,加上此階段與睡眠相關的荷爾蒙分泌不足(例如:褪黑激素),未能辨別日夜,寶寶會經歷一段日夜不分的時期,建議先順應寶寶的生理時間、滿足其生理需求,待寶寶3~4個月大,分泌足量褪黑激素、睡眠週期也漸漸發展成與大人相似後,再調整寶寶作息較佳,爸媽也較不容易因為難以達到效果而感到挫折。

吳宛蓁治療師也表示,由於每個寶寶氣質不同,有些寶寶有較多睡眠上的需求,有些寶寶則特別喜愛吃,寶寶建立規律作息前,可先蒐集寶寶生理時鐘的大數據,詳細記錄睡眠時間與奶量,包含每天及每餐喝奶量的多寡、幾點肚子餓、幾點入睡等。透過觀察、以最少干預的情況下記錄原始作息,將有助於了解寶寶的生理、心理需求,待蒐集一段時間,爸媽有一定掌握後,再按寶寶脾性調整、嘗試拉長睡眠時間,漸漸朝理想的作息目標邁進。

原則2.掌握「吃玩睡」步驟

白天以吃、玩、睡的步驟來進行循環,在寶寶醒後立即餵奶,接著為其拍嗝、護理,再讓寶寶入睡。吳宛蓁治療師說明,讓寶寶在精神最好的狀態下喝奶,除了可提高效率,也減少喝奶喝到一半睡著的情形。親餵母乳的寶寶,須留意是否有吸吸吞的動作,確實喝到奶水;瓶餵則避免喝太快,喝到過多空氣,造成腸胃脹氣而影響睡眠。

不過,不論是親餵或瓶餵,都要讓寶寶喝飽不喝撐,特別是晚上睡前的最後一餐,吃飽才能儘量延長睡眠時間,增加睡過夜的機率,每天記錄寶寶吃的量有其必要,也可作為一個判斷標準與依據。

提醒爸媽,在喝飽後,可先替寶寶拍嗝並檢查尿布,由於寶寶食道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,這時不要讓寶寶直接躺下,避免溢吐奶,建議抱著直立15分鐘,再放於嬰兒床上,若寶寶此時仍未入睡,也可讓寶寶於嬰兒床上玩一段時間,消耗體力後,爸媽再進行哄睡。

避免「玩吃睡」或「吃睡玩」

吳宛蓁治療師表示,採用「玩吃睡」或「吃睡玩」,喝奶與睡覺銜接一起,可能養成寶寶奶睡習慣,特別親餵的媽媽,容易面臨將寶寶移開乳房時,寶寶就清醒的窘境;加上喝奶後,立即睡覺,少了拍嗝等護理動作,也會造成寶寶腸胃不適、吐奶等情形,容易入睡但不久又醒來,影響睡眠品質。

 

白天小睡很重要,寶寶白天睡眠不需刻意營造昏暗環境

原則3.重視白天小睡時間日夜有別

寶寶在白天會有數次的片段小睡,小睡時間、次數與品質,會影響情緒與夜間睡眠,白天小睡時間過長,晚上便不易入睡;白天小睡時間過短,也會過於疲倦,而出現煩躁情緒、哭鬧。適當且足夠的小睡時間很重要,而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,清醒時間漸漸延長,白天小睡時間也需有所調整。

陳萬德醫師指出,雖然剛出生的寶寶,無法區分白天黑夜,但爸媽仍可儘早透過光線的調整來讓寶寶早點適應與建立日夜概念,建議寶寶3~4個月大後,試著調整白天小睡時間,不必刻意將房間營造為昏暗無光,環境中也可以有些微聲響,只要於夜間睡前保持安靜、無光的環境,寶寶就會漸漸意識到白天小睡與夜間睡眠的差異。

原則4.執行上堅持但有彈性

吳宛蓁治療師表示,除了掌握上述原則,爸媽在執行上也必須能夠堅持「吃玩睡」,否則容易使得寶寶作息更加混亂,當寶寶出現睡意時,也不要為了多和寶寶玩耍而不讓寶寶睡覺,看見寶寶出現打呵欠、揉眼睛、眼神呆滯、哭鬧等情形時,就可將寶寶抱於床上,使其入睡。

另外,為寶寶建立規律作息,仍須給予適當的彈性,建議可保留前後30分鐘左右,例如:寶寶比平時喝奶時間提前半小時哭鬧、釋出肚子餓的訊號時,就可以提前餵奶。

原則5.掌握入睡4R原則

吳宛蓁治療師分享,在哄寶寶入睡前,爸媽可掌握4R原則,讓寶寶更好入眠:

Resources安撫資源:可安排於陪伴、安撫寶寶的照顧者有哪些人,一般建議至少有2人以上,可輪流看顧寶寶,才不致過於疲累。

Reduce stimulate減少刺激:從環境著手,營造適合睡眠的氛圍,例如:降低音量、調暗光線等,讓寶寶知道已經到了該睡覺的時間。

Rest activities靜態活動:寶寶2個月大開始,就可開始建立睡眠儀式,這些儀式包含爸媽與寶寶的互動,必須儘量以靜態為主,避免寶寶過於亢奮而睡不著。例如:講故事、按摩、換尿布、洗澡、以紗布巾為寶寶口腔清潔、做牙齦按摩等,讓寶寶感到放鬆、穩定情緒。另外,也可加入輕拍或背部畫圈等觸覺安撫,當發現寶寶出現吃小手或摸小被子的動作時,也可準備安撫巾、安撫小物等,幫助寶寶入睡。

Ritualized固定一致:以上步驟與睡眠場所每天必須一致,建立起固定儀式,不可隨意更換,才能提供寶寶足夠安全感,使其安心入睡。

 

留意寶寶睡眠環境,單純、不用枕、仰睡以防意外發生

留意睡眠環境以防嬰兒猝死症

寶寶的睡眠環境是爸媽亟需重視的部分,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,嬰兒猝死症候群(SIDS)發生的原因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相關,特別是2~3個月大的寶寶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率最高,建議爸媽掌握以下3要點來把關寶寶的睡眠安全:

1.睡姿為仰睡:尚未具有翻身能力前的寶寶,都應該仰睡,避免側睡、趴睡,容易導致窒息或跌落意外。寶寶1個月大以後,爸媽也可適時於睡眠時提供寶寶安撫奶嘴,也可確保寶寶不趴睡。

2.同房不同床:寶寶應睡於獨立的嬰兒床,避免和爸媽或其他照顧者、兄弟姊妹同床,以防熟睡中被同睡者身體或被子覆蓋、壓住口鼻而造成窒息。

3.睡眠環境舒適、單純:建議儘量維持室溫26~28°C、濕度50%左右,並留意空調、讓室內通風。爸媽要避免讓寶寶穿過多衣物或過度包裹,若使用被毯,應將被毯蓋於胸下,確保頭部、臉部在睡眠時不會被悶住,並露出腳部。另外,睡覺的區域也不可放置鬆軟的棉被、枕頭、玩偶玩具等物品,必須儘量保持環境的單純。

轉載自:https://today.line.me/tw/v2/article/YaqOoLW?utm_source=lineshare

推薦商品:
紫錐菊萃飲-藍莓口味👈
紫錐菊萃飲-草莓口味👈